2009年11月12日 星期四

Do It Anyway...




大家都以為是出自 Mother Teresa,
其實原創者是:Kent M. Keith


早在1968年, 他19歲, 還是哈佛大二的學生, 就寫下了這段話。起初是為了編寫學生領袖手冊,卻因此傳頌至今,更有各種不同版本。以下才是原版:


~~~~~~~~~~~~~~~~~~~~~~~~~~~~~~~~~~~~~~~~~~~~~~~~~~~~


People are illogical, unreasonable and self-centered.

Love them anyway.

If you do good, people will accuse you of selfish ulterior motives.
Do good anyway.

If you are successful, you will win false friends and true enemies.
Succeed anyway.

The good you do today will be forgotten tomorrow.
Do good anyway.

Honesty and frankness make you vulnerable.
Be honest and frank anyway.

The biggest men and women with the biggest ideas can be shot down by the smallest men and women with the smallest minds.

Think big anyway People favor underdogs but follow only top dogs.
Fight for a few underdogs anyway.

What you spend years building may be destroyed overnight.
Build anyway.

People really need help but may attack you if you do help them.
Help people anyway.

Give the world the best you have and you’ll get kicked in the teeth.
Give the world the best you have anyway.

– Kent M. Keith

天父的來信




我的孩子,

你或許不認識我,我卻認識你的一切(詩139:1)
你坐下你起來,我都曉得。(詩139:2)


我也深知你一切所行的。(詩139:3)
就是你的頭髮也都被數過了。(太10:29-31)
你是照著我的形像所造的。(創1:27)
你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我。(徒17:28)
你也是我所生的。(徒17:28)
甚至在你尚未成形以先,我已曉得你,(耶1:4-5)
在創立世界之前,我已揀選了你。(弗1:4)
你不是一個錯誤。(詩139:15)
我定准你的年歲和所住的疆界,(徒17:26)
你的受造,是極其奇妙可畏!(詩139:14)
我在你母腹中造你,(詩139:13)
領你由母腹中來。(詩71:6)


我被不認識我的人誤傳,(約8:41-44)
我並非冷漠而憤怒的,乃是完全的愛。(約壹4:16)
我願在你身上張顯我的愛。(約壹3:1)
只因為你是我的孩子,我是你的父親。(約壹3:1)
我能給予你的,遠超過你在地上的父親所能給予你的。(太7:11)
因為我是完全的父。(太5:48)


你所領受各樣美善的恩賜,都是從我來的,(雅1:17)
因為我是你的供應者,我必供應你需要的一切。(太6:31-33)
我向你所懷的意念是要叫你末後有指望,(耶29:11)


因為我以永遠的愛愛你。(耶31:3)
我向你的意念其數比海沙更多,(詩139:17-18)


我因你歡欣喜樂,(番3:17)
我決不停止施恩於你。(耶32:40)
因你是我的珍貴的產業。(出19:5)
我全心全意栽培你於此地,(耶32:41)
我要將偉大奧秘的事指示你,(耶33:3)
如果你一心一意尋找我,就必尋見。(申4:29)
以我為樂,我就把你心裡所求的賜給你,(詩37:4)

因為是我在你心裡動工,使你心裡能立志行事。(Philippians腓2:13)
我能為你成就一切,遠超過你所求所想的。(Ephesians弗3:20)

我是你最佳的鼓勵者,(2Thessalonians帖後2:16-17)
也是在一切患難中安慰你的父親。(2Corinthians林後1:3-4)
你傷心的時候,我靠近你,(Psalm詩34:18)
如同牧人懷抱羊羔,我懷抱你在我胸前,(Isaiah賽40:11)

有一天,我要擦去你一切的眼淚,(啟21:4)
並帶走你在世上的一切苦楚。(啟21:4)

我是你的父,我愛你如同我愛我的兒子--耶穌一樣,(約17:23)
因為在耶穌裡,就顯明我對你的愛,(約17:26)
祂是神本體的真像,(來1:3)

祂來是表明我要幫助你,不是敵對你,(羅8:31)
並告訴你:我不追究你的過犯。(林後5:18-19)
耶穌受死,使你可與我和好,(林後5:18-19)

祂的死,是我愛你最極致的表達.(約壹4:10)
我為你捨棄了我所愛的一切,使我或許能得著你的愛。(羅8:31-32)
你若接受了這份禮物--我的兒子耶穌,你就接受了我。(約壹2:23)
無論任何事都不能叫我的愛與你隔絕。(羅8:38-39)
回家吧!讓我為你預備一個天上所見過最大的宴席,(路15:7)
我一直是父親,也永遠是父親,(弗3:14-15)

問題是…,你願意成為我的孩子嗎?(約1:12-13)
我在等著你。(路15:11-32)


愛你的爸爸

~~~~~~~~~~~~~~~~~~~~~~~~~~~~~~~~~~~~~~~~~~~~~

異想:

好長的信, 但是我永遠都看不膩...




人生中的「三常」(三)



從約伯記、箴言與傳道書看智慧

約伯記的內容

箴言書中「賞善罰惡」和黑白分明的教訓,雖然是正常人生中的準則;但是往往遇到人生中的苦難時似乎就不太管用了。人立刻要面對一連串的問號:為何會有苦難?苦難從何而來?為何苦難會臨到我? 再進一步的問題是:苦難是犯罪的結果嗎?最後是:我遭遇苦難時該怎麼辦?

在約伯記中約伯這個義人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苦難,但他的遭遇也幾乎是世界上每個人都會有的經歷。在約伯記裡,苦難似乎是主題,但更深的層面,卻探索著一個永恆的問題:那就是人與神的關係。因為約伯最大的痛苦,除了身心的煎熬之外,神的隱藏才是他最無法釋懷、無法面對的一點。約伯最大的疑問是:我受苦時神在那裡?祂關心嗎?祂在乎嗎?三位朋友加上以利戶的安慰、勸解與辯論,都不能真正幫助約伯。因為他們的焦點都在試圖解釋為何會有苦難臨到,認為找到原因就可以避免甚至化解苦難。但苦難本身始終是個奧秘,想要解釋它、找到答案並不能給受苦的人帶來出路。最終約伯卻因著神在旋風中的顯現,並向他展現大能和智慧,才使約伯安靜俯伏下來;承認自己的無知和渺小。神並沒有向約伯做任何的解釋;但神的同在本身,已經給約伯帶來力量與醫治。約伯記中的名言:

42:5-6“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因此我厭惡自己,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

尋求神的同在;而並非尋找苦難的原因,才是面對苦難的出路。


約伯記中包含著兩個面向的智慧:人怎樣看神;與神怎樣看自己。在頭27章裡,約伯和三個朋友幾個循環的辯論後,卻出現了第28章關於智慧的講論。約伯從人間尋找金銀銅鐵寶石的智慧,進一步論到神才是真智慧的源頭。 他的結論是:伯28:28“敬畏主就是智慧;遠離惡便是聰明。”接著才引出後來32-37章以利戶的講論,這時約伯記真正進入高潮,以利戶帶出了神創造的大能,而最後第38章神出現並發言時,也是圍繞著祂創造的智慧和大能來詰問約伯:“我立大地根基的時候,你在那裏呢?你若有聰明,只管說吧!”(伯38:4)神自始至終都沒有向約伯作任何解釋說明,但因著神的出現約伯卻降服了、滿意了。因為約伯得到了真智慧,那就是:

  • 認識神的權能,向神開放(伯42:1-4)。
  • 認識神的主權,順服祂終有美意(伯42:5-6)。


因為神作工的方法完全在於祂的主權與自由。
約伯在失去一切的時候,珍惜神的同在甚於一切。這是因著他的損失所帶來的巨大收穫;苦難也不在是個謎,乃是一個啟示、是一個化了妝的祝福。約伯記中的智慧,似乎比箴言的智慧更進一步。因為箴言是經歷了神的祝福,而感謝神的同在;而約伯記是神的同在本身,就已經是最大的祝福。

2009年11月11日 星期三

人生中的「三常」(二)



從約伯記、箴言與傳道書看智慧

箴言的內容

箴言書提供了俗世生活的準則,同時也可說是摩西五經中「禍福之道」的重申(申11:26-28;28:1-68),著重上帝「賞善罰惡」的原則,是黑白分明的教訓。箴言書的對象由「個體」進到「群眾」;處境是由「家庭教育」擴展到整個「信心社群的維繫」。也就是說箴言書是為古代以色列整個信心的群體,提供神治智慧的典範。[1]

箴言把智慧分解成構成它的要素,有如三菱鏡把平淡的日光分解成多彩的彩虹一樣。在箴9:1“智慧建造房屋,鑿成七根柱子…”於是許多人用「智慧的七柱」來代表箴言,這裏每一種特徵都經常在箴言書內出現,每一種都是智慧的一面,都是一根柱子。[2]

  • 公義:箴言中強調公義,追求公義就是智慧。如:

箴 21:21“追求公義仁慈的,就尋得生命、公義和尊榮。”箴言中也有許多義人與惡人的對比,來教導人們走義人的道路;

箴 10:3 耶和華不使義人受飢餓;惡人所欲的,他必推開。
箴 10:6 福祉臨到義人的頭;強暴蒙蔽惡人的口。

  • 殷勤:殷勤的人是有智慧的人。箴言中常常以懶惰來做對比;甚至勸懶惰人向螞蟻來學習智慧。如:

箴 6:6 懶惰人哪,你去察看螞蟻的動作就可得智慧。
箴 13:4 懶惰人羨慕,卻無所得;殷勤人必得豐裕。

  • 正直:正直代表的是完全、清潔;是和彎曲、詭詐、奸惡相對的。如:

箴 2:21 正直人必在世上居住;完全人必在地上存留。
箴 11:3 正直人的純正必引導自己;奸詐人的乖僻必毀滅自己。

  • 仁慈:仁慈也就是仁愛、憐憫、恩典;是和恨、殘忍相對的。智慧人有愛:

箴 21:21 追求公義仁慈的,就尋得生命、公義,和尊榮。
箴 14:31 欺壓貧寒的,是辱沒造他的主;憐憫窮乏的,乃是尊敬主。

  • 節制:雖然節制似乎沒有在箴言中直接出現,卻在許多地方強調節制是智慧。節制是表現在言語、行為和性情上;是和多言、暴躁、發怒相對的。如:

箴10:19“多言多語,難免有過;禁止嘴唇是有智慧。”
箴16:32“不輕易發怒的,勝過勇士;治服己心的,強如取城。”

  • 誠實:或是信實;是和謊言、做假見證相對的。

箴12:19 “口吐真言,永遠堅立;舌說謊話,只存片時。”
箴12:22 “說謊言的嘴,為耶和華所憎惡;行事誠實的,為祂所喜悅。”

  • 謙卑:謙卑是和驕傲、褻慢、或是愚妄相對的。如:

箴29:23 “人的高傲,必使他卑下;心裡謙遜的,必得尊榮。”
箴22:4 “敬畏耶和華心存謙卑,就得富有、尊榮、生命為賞賜。”

綜觀以上,箴言書提供智慧的教訓、傳達道德性真理、規勸和責備。智慧是可尋求的,也是應該尋求的;智慧甚至主動的呼喚人來跟隨她。箴言中的智慧是從神來的,按照神的心意作人生中的選擇,就是智慧,就能有美滿幸福的人生。而「敬畏耶和華(箴9:10)」是一切智慧人生的開端


=====================================================

[1] 《天道聖經註釋─箴言》‧梁薇著‧2005年‧天道書樓‧P.5。
[2] 《智慧何處尋》‧陳希增著‧2005年‧天糧書室‧P.95。

2009年11月10日 星期二

人生中的「三常」(一)



從約伯記、箴言與傳道書看智慧


前言:

每個人對於智慧的定義都不太一樣,新華字典上的定義是「指人辨析判斷和發明創造的能力」;有人將智慧定義為:「神所賜之知識的活用」;可是也有人將它定義為「審慎、周全、經驗豐富、滿有能力的行動,以治理世事,掌握人生的各樣問題和生命本身」。不論如何,智慧似乎是實用的、個人的、正面的、是人人想要擁有的;最重要的目的是可以幫助我們面對人生,使自己在世上過得更好些。

不過相信年過三十的人都會承認一點,那就是人生實在是複雜的、難解的。我們都會面對人生不同的光景與不同的層面,有正常的一面、有反常的時候、更有無常的時候。於是我們會問這樣的問題:「為什麼人生不公平?」「我們可以找到人生中的規律嗎?」「在沒有規律的人生中我們可以找到意義嗎?」聖經中就有三卷智慧書,貼切的反應了人生中的「正常」(箴言)、「反常」(約伯記)和「無常」(傳道書)。本文將從人生中的「三常」─正常、反常和無常,來看約伯記、箴言與傳道書中的智慧。

如果用中文的標點符號來代表這三卷書,那麼:

  • 箴言應該是「;(分號)加上。(句號)」因為箴言當中充滿了非A則B的論述:「A的人如何如何;但B的人這樣這樣。」
  • 約伯記應該是「?(問號)」因為約伯記充滿了生命中的荒謬與不解。
  • 傳道書就是「!(驚嘆號)」因傳道書中出現的是弔詭、是矛盾與張力。